李貞德(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)
六月底,我赴首爾出席第四屆AAS-in-Asia年會。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國際研討會,卻未發表或評論專題論文,也未主講或主持任何場次,而是以學術刊物主編的身份,以Managing English Academic Journals in Non-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為題,籌組圓桌論壇,邀請同行,分享甘苦、交流經驗。
圖1 AAS-in-Asia會議官網。
自2010年底承擔公務,負責主編Asia Major,七年來,與國際學界交往頻繁。一方面,彷彿本能般地,不斷想推廣這份由臺灣出版的期刊,另方面,和來自世界各地同樣母語各異的投稿者及審查人通信,卻隱約察覺這一切背後的變數,並非臺灣或漢學,而是英文。
Asia Major雖然1923年便已創刊,卻是1998年才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轉到史語所編輯出版的。在那之前,台灣少數大學英語系,偶有編印英美文學和語言的學報,如1970年首發的Tamkang Review,除此之外,人文學界幾乎沒有全英文的期刊。然而,二十一世紀伊始,不僅臺灣,東亞各國亦紛紛出版英文學刊,宛如雨後春筍,而且不限英美課題,頗多研究本地文史者。它們的稿源各異、性質有別、評價不一,策略和境遇,皆令人好奇。
Recent Comments